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2018-2022年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韩冰, 刘慧杰, 张大禹, 冯一兰, 李建云, 张忠兵
摘要53)   HTML    PDF (565KB)(317)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长爪沙鼠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8-202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媒介数量、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18-202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长爪沙鼠平均密度为2.45只/hm 2,长爪沙鼠染蚤率为23.96%、蚤指数为0.62,连续5年均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动物检菌率为0.39%、媒介蚤检菌率为0.29%、间接血凝试验血清学阳性率为0.21%。 结论2018-2022年内蒙古地区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流行活跃,仍需做好常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动物疫情,有效降低动物间鼠疫流行强度和人间鼠疫感染风险。
2023, 34 (5): 697-70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20
miR-276-3p在白纹伊蚊幼虫几丁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傅菁文, 刘文娟, 张忠, 张瑞玲
摘要119)   HTML    PDF (871KB)(390)   
目的探讨miR-276-3p在白纹伊蚊幼虫几丁质代谢中的作用,为实现利用几丁质代谢相关miRNA防控白纹伊蚊提供新的靶标。 方法合成miR-276-3p特异性模拟物agomir和抑制剂antagomir的壳聚糖纳米颗粒,通过饲喂法过表达或抑制白纹伊蚊幼虫体内miR-276-3p的表达。利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幼蚊体内miR-276-3p的相对表达量,利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幼蚊及蛹的几丁质含量变化,并统计幼蚊存活率、化蛹率及蛹的羽化率。表达量差异比较使用two-way方差分析,几丁质含量两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存活率差异分析采用乘积极限法的log-rank检验和Mantel-Cox检验。 结果miR-276-3p agomir壳聚糖纳米颗粒可有效过表达白纹伊蚊幼虫体内miR-276-3p的表达量,第1和第3天后表达量较对照分别上调73.96%( F=932.401, P<0.001)、16.95%( F=114.551, P=0.047);miR-276-3p antagomir壳聚糖纳米颗粒可有效抑制miR-276-3p的表达,第1和第5天后表达量较对照分别下调13.42%( F=293.632, P<0.001)和1.49%( F=69.542, P=0.014);过表达miR-276-3p导致幼虫几丁质含量上升了25.34%( t=85.838, P=0.019),幼虫存活率下降,第8天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77.490, P=0.020),化蛹率为70.00%,低于对照组的90.00%;抑制miR-276-3p表达导致白纹伊蚊幼虫与蛹的几丁质含量分别下降了40.06%( t=71.811, P=0.028)和46.82%( t=92.147, P=0.011)。 结论miR-276-3p对于白纹伊蚊幼虫的几丁质含量、存活率及化蛹率存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结果为利用miRNAs调控白纹伊蚊幼虫的几丁质代谢,进而实现蚊虫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2023, 34 (5): 589-59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01
白纹伊蚊性别差异miRNA筛选及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
刘文娟, 张可心, 程鹏, 张心雨, 张倩, 张忠, 张瑞玲
摘要163)      PDF (5760KB)(747)   
目的 研究雌、雄白纹伊蚊中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相对应的mRNA靶基因,进而探讨雌、雄白纹伊蚊miRNA-mRNA间的调控关系、预测关键基因的潜在功能,为阐明白纹伊蚊性别分化的调控机制积累资料。 方法 通过构建雌、雄白纹伊蚊miRNA文库和mRNA测序分析,分别得到雌、雄白纹伊蚊差异表达miRNA和mRNA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将预测得到的miRNA的靶基因与雌、雄样品间差异表达mRNA进行重叠筛选,然后构建miRNA-mRNA互作关系网络图。进一步对miRNA对应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了解miRNA可能的功能。 结果 筛选到74个雌、雄差异表达miRNA,其中包含8个性别特异性miRNA。分别获得雌性特异表达的miRNA-mRNA 470对(miRNA低表达、mRNA高表达)和雄性特异表达的miRNA-mRNA 481对(miRNA高表达、mRNA低表达)。通过互作网络和功能富集分析,检测到4个与雌、雄白纹伊蚊性别分化及生殖功能相关的mRNA,以及直接参与调控它们的17个miRNA。 结论 构建了雌、雄白纹伊蚊样品中差异表达的miRNA-mRNA互作网络,筛选获得性别相关的17个miRNA和4个mRNA,为进一步验证miRNA在白纹伊蚊性别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2022, 33 (2): 191-20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2.005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2017-2019年鼠类监测数据分析
司晓艳, 白国辉, 宋利桃, 师婷, 南晓伟, 陈继来, 张忠兵, 高雨龙, 贺蕊霞, 郭惠敏
摘要275)      PDF (562KB)(932)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2017-2019年人居环境鼠类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居环境鼠的种类构成、分布、季节消长和在不同环境的鼠密度等规律,为制定该地区鼠类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进行鼠密度监测,每2个月(单月监测)监测1次,每监测月中旬开展监测,2次监测时间间隔≥30 d,监测点包括城市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种环境类型,单月监测时每个监测点布放有效夹>200夹。所得数据使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整理,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2017-2019年内蒙古地区鼠平均密度为0.53%,小家鼠为该地区的优势鼠种,其次为褐家鼠,构成比分别为67.57%和25.94%,其他鼠种占6.49%;鼠密度出现了2个高峰,即2018年春季和2019年冬季,夏、秋季密度一般较低;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为1.10%,不同环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1.188, P<0.001)。 结论 内蒙古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生境的鼠密度与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均有差异,故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该地区人居环境鼠密度,从根本上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1, 32 (5): 586-58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5
白斑蛾蚋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消化酶活性分析
何志伟, 董起钰, 刘锐, 李欣, 刘欣, 徐从武, 赵鑫祺, 万晴, 张忠
摘要297)      PDF (1303KB)(939)   
目的 分离白斑蛾蚋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并测定其产消化酶活性和耐药性,探讨肠道细菌对白斑蛾蚋幼虫消化食物及其环境适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白斑蛾蚋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细菌,通过水解圈(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消化酶活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齐时用SNK多重比较方法;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s T3进行显著性分析。针对不同肠道可培养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 结果 在白斑蛾蚋幼虫肠道中分离到可培养细菌有5属12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7种,分别为越南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苏云金芽孢杆菌、阿氏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巴基斯坦短小芽孢杆菌 肠球菌属2种,分别为铅黄肠球菌、鹑鸡肠球菌;微小杆菌属、白色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各1种,分别为深海微小杆菌, Leucobacter celer subsp .和松鼠葡萄球菌。在分离到的白斑蛾蚋肠道可培养细菌中,可产淀粉酶活性的细菌有8种,产蛋白酶活性的细菌有6种,未筛选到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细菌。8种细菌的产淀粉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779, P<0.001)。其中越南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和深海微小杆菌的产淀粉酶活性较强;6种细菌的产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980, P<0.001),其中越南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产蛋白酶活性较强。药敏实验表明,松鼠葡萄球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鹑鸡肠球菌对5种抗生素耐药,阿氏芽孢杆菌和铅黄肠球菌对4种抗生素耐药。 结论 白斑蛾蚋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可能协助消化和分解食物。肠道细菌普遍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有助于白斑蛾蚋幼虫在污浊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
2021, 32 (2): 224-22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21
蚊媒甲病毒属病毒半巢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薛志静, 赵宁, 王君, 宋秀平, 孟凤霞, 梁文琴, 周敬祝, 王丹, 张忠, 刘起勇
摘要309)      PDF (2981KB)(1083)   
目的 建立基于蚊媒甲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的半巢式PCR(RT-hemi-nested PCR)检测方法,用于甲病毒属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方法 根据GenBank中的甲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3条甲病毒属病毒通用引物,以辛德毕斯病毒(SINV)cDNA、基孔肯雅病毒(CHIKV)cDNA为模板优化条件建立半巢式PCR方法,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对野外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SINV、CHIKV的检测下限值分别为3×10 3和3×10 4拷贝/μl。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仅能扩增蚊媒甲病毒属病毒目的基因而不能扩增其他病毒。用该方法对野外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未扩增出阳性条带。 结论 建立的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甲病毒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21, 32 (2): 132-13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03
家蝇幼虫肠道可培养非厌氧细菌对家蝇成虫取食及产卵的影响
常锐锐, 陈海敏, 陈宏敏, 万晴, 乐倩倩, 张瑞玲, 张忠
摘要316)      PDF (1655KB)(910)   
目的 探究家蝇幼虫各种肠道细菌对家蝇成虫取食及产卵的影响。 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家蝇3日龄幼虫肠道内可培养非厌氧细菌,并利用这些细菌进行成虫取食选择及产卵选择实验。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两两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 在家蝇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出9属10种细菌,分别为霍氏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贝雷兹不动杆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阴沟肠杆菌、乳酸乳球菌、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和沙福芽孢杆菌。其中霍氏肠杆菌、乳酸乳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家蝇成虫取食有吸引作用,吸引率分别为(80.88±5.60)%、(60.77±4.13)%和(61.59±4.13)%,而其余7种细菌有抑制作用;10种细菌对家蝇成虫产卵均有吸引作用,其中吸引效果最好的有霍氏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乳酸乳球菌、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和沙福芽孢杆菌,吸引率均可达100%。 结论 明确了家蝇幼虫肠道细菌对成虫取食及产卵的影响,阐明了家蝇成虫取食主要受营养调控,产卵主要受气味调控,为家蝇成虫引诱剂或驱避剂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0, 31 (3): 294-29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10
家蝇幼虫肠道细菌拮抗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万晴, 黄振东, 薛志静, 乐倩倩, 张瑞玲, 张忠
摘要313)      PDF (2261KB)(872)   
目的 从家蝇幼虫肠道细菌中筛选拮抗球孢白僵菌的细菌。 方法 家蝇幼虫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并通过细菌的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通过孢子萌发实验,筛选抑制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的家蝇肠道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抑制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的家蝇肠道细菌。 结果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在家蝇幼虫肠道中分离到13种细菌。通过孢子萌发实验表明,仅铜绿假单胞菌对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处理后,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率约为17%,其余细菌与对照组的孢子萌发率均在90%以上。通过平板对峙实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可显著抑制球孢白僵菌菌丝的生长,在平板出现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可达30 mm左右,其他家蝇幼虫肠道细菌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 结论 家蝇幼虫肠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可抑制球孢白僵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可能是家蝇幼虫对球孢白僵菌免疫的原因之一。
2020, 31 (1): 36-4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08
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幼虫和蛹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
万晴, 宋暖, 黄振东, 薛志静, 庄桂芬, 张瑞玲, 许永玉, 张忠
摘要256)      PDF (880KB)(801)   
目的 研究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幼虫和蛹体内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 方法 2013年6-9月,采用实验室家蝇种群作为试虫,幼虫孵化后,提供常规饲料作为对照组,含0.1%、0.3%和0.5%盐酸环丙沙星的饲料作为实验组。测定能量物质采样时,1龄幼虫采用直接研磨法取样,2~3龄幼虫和蛹提取血淋巴作为样品。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蒽酮-浓硫酸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磷酸香草醛显色反应法测定脂肪含量。SPSS 20.0软件用于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0.5%盐酸环丙沙星组幼虫和蛹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可下降为对照组的4.00%和10.00%;0.1%、0.3%和0.5%组幼虫体内脂肪含量下降约为对照组的75.00%、65.00%和50.00%,蛹体内脂肪含量下降约为对照组的85.00%、75.00%和50.00%;总糖含量均下降约为对照组的80.00%、60.00%和30.00%。同时,喂食盐酸环丙沙星后,家蝇幼虫和蛹体内热量值均随盐酸环丙沙星喂食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F=12.551, P<0.001)。其中,对照组幼虫和蛹体内的热量值高于0.1%、0.3%和0.5%组( t=13.093、11.294、8.601,均 P<0.001);0.1%组体内的热量值高于0.3%和0.5%组( t=10.290、7.842,均 P<0.001);0.3%组体内的热量值高于0.5%组( t=6.919, P<0.001)。 结论 盐酸环丙沙星可降低家蝇幼虫和蛹体内蛋白质、脂肪和总糖等能量物质的合成,降低其体内的热量值,从而影响家蝇个体发育和种群繁衍。
2019, 30 (5): 514-51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5.008
德国小蠊肠道可培养非厌氧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消化酶活性分析
黄振东, 万晴, 薛志静, 张瑞玲, 张忠
摘要283)      PDF (1056KB)(831)   
目的 分离德国小蠊肠道可培养细菌,并测定其产消化酶活性。 方法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德国小蠊肠道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细菌,通过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消化酶活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方差齐时用S-N-K多重比较方法;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s T3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 在德国小蠊肠道中共分离到12属20种细菌,其中肠球菌属4种,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各3种;柠檬酸杆菌属2种;沙雷菌属、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摩根菌属、细杆菌属、肠杆菌属、金黄杆菌属和 Ventosimonas属各1种。在所有细菌中,可产蛋白酶活性的细菌有7种,产淀粉酶活性的细菌有3种,未筛选到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细菌。粘质沙雷菌和 Chryseobacterium massiliae的产蛋白酶活性较强,氧化微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paramycoides、特基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弱,7种菌的产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859, P=0.000),而产淀粉酶细菌的产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920, P=0.130)。 结论 德国小蠊肠道中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细菌,这些细菌可能协助德国小蠊消化和分解食物。
2019, 30 (4): 409-41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12
喂食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生长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宋暖, 黄振东, 薛志静, 万晴, 庄桂芬, 张瑞玲, 许永玉, 张忠
摘要283)      PDF (1195KB)(919)   

目的 研究盐酸环丙沙星去除肠道细菌对家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 将家蝇初产卵置于0.1%、0.3%和0.5%的盐酸环丙沙星浸泡的滤纸上,观察卵的孵化率,以无菌水浸泡的滤纸为对照;孵化后幼虫分别提供含0.1%、0.3%和0.5%的盐酸环丙沙星饲料,每天观察家蝇各虫态的发育情况,计算家蝇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以提供不含盐酸环丙沙星饲料的家蝇为对照。羽化后的家蝇雌、雄成虫分别配对饲养,并提供红糖补充营养,另提供含0.1%、0.3%和0.5%盐酸环丙沙星的饮水,以提供不含盐酸环丙沙星饮水的家蝇为对照,分别计算其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和成虫寿命。利用特定年龄两性生命表软件,计算家蝇特定年龄存活率、生殖力和单雌产卵量,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值率,评估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个体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喂食0.1%、0.3%和0.5%盐酸环丙沙星后,家蝇卵期和蛹期分别约为1和6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喂食0.1%、0.3%、0.5%盐酸环丙沙星家蝇幼虫的发育历期由(5.80±0.09)d延长至(8.44±0.06)d,对照组与不同剂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8.981,P=0.000);对照组和喂食0.1%、0.3%、0.5%盐酸环丙沙星的家蝇雌成虫寿命由对照组家蝇的(28.39±0.92)d下降至(17.19±0.85)d,雄虫寿命由(26.27±1.12)d下降至(17.31±0.98)d,对照组与不同剂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虫F=20.091,P=0.000;雄虫F=14.218,P=0.000)。对照组和喂食0.1%、0.3%、0.5%盐酸环丙沙星的家蝇雌虫产卵前期由(4.94±0.10)d延长至(6.37±0.33)d,单雌产卵量由(638.76±39.32)粒下降至(137.37±24.22)粒,对照组与不同剂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336,P=0.000)。特定年龄两性生命表研究表明,对照组家蝇和0.1%、0.3%、0.5%盐酸环丙沙星处理后家蝇卵的孵化率由96.43%下降至68.75%,家蝇整个发育阶段的死亡率由15.48%上升至46.09%。新生卵的期望寿命由36.07 d下降至18.03 d,雌虫的期望寿命由32.03 d下降至19.88 d。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来说,对照组和0.1%、0.3%、0.5%盐酸环丙沙星处理后家蝇种群的内禀增长率由0.23下降至0.13,局限增长率由1.26下降至1.14,净增长率由258.55下降至28.98。结论喂食盐酸环丙沙星后,家蝇的个体发育迟缓,生殖力指标下降,种群增长受到显著抑制。

2019, 30 (3): 300-30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16
贵州省不同地区2018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
薛志静, 王君, 宋秀平, 栗冬梅, 赵宁, 闫冬明, 梁文琴, 周敬祝, 王丹, 张瑞玲, 张忠, 刘起勇
摘要422)      PDF (762KB)(998)   
目的 调查贵州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的分布情况,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8月在贵州省黎平、从江县、花溪、乌当区4个采集点使用诱蚊灯法采集蚊虫。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毒种类,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 在贵州省上述4个采集点共采集蚊虫3属4种17 018只,包括三带喙库蚊(34.0%)、淡色库蚊(2.3%)、中华按蚊(24.7%)和骚扰阿蚊(39.0%),其中骚扰阿蚊数量最多。从蚊虫标本中共分离到2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的病毒株GZWK属于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从骚扰阿蚊中分离的病毒株GZWA为基因Ⅲ型JEV。 结论在贵州省调查的不同地区中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并在蚊虫中分离到JEV。GZWK与基因Ⅰ型JEV VN105越南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GZWA与基因Ⅲ型JEV FJ0339福建省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2019, 30 (3): 259-26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07
DNA条形码技术在臭虫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张瑞玲, 黄振东, 刘同凯, 赵爱华, 张忠
摘要331)      PDF (1177KB)(1049)   
目的 准确鉴定臭虫样品,为制定和实施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联合利用形态学鉴定和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遗传距离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山东省泰安市某学校发现的臭虫样品进行鉴定。 结果 臭虫样品的前胸背板宽约为身长的1/2,与温带臭虫的特征相符。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实验样品与温带臭虫的遗传距离为0~1.3%,与热带臭虫的遗传距离为27.6%~28.0%。 结论 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分析结果均表明该实验样品为温带臭虫。臭虫通常是群居生活,且易于借助人类活动进行传播,长期、合理的防制是减少或避免臭虫危害的关键。
2018, 29 (5): 458-46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09
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幼虫和蛹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宋暖, 黄振东, 薛志静, 万晴, 庄桂芬, 张瑞玲, 许永玉, 张忠
摘要270)      PDF (509KB)(83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幼虫和蛹体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家蝇幼虫孵化后分别提供常规饲料、含0.1%、0.3%和0.5%盐酸环丙沙星的饲料。每天分别取样,至家蝇羽化。家蝇幼虫采用直接研磨法获得酶液,家蝇蛹先去除蛹壳后再进行研磨获得酶液。分别采用试剂盒测定T-SOD、CAT和POD活力,数据采用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照组、0.1%、0.3%处理组家蝇幼虫和蛹体内T-SOD、CAT和POD活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0.5%盐酸环丙沙星饲喂的家蝇幼虫和蛹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力均高于前3组,其中喂食0.5%盐酸环丙沙星后家蝇幼虫体内的T-SOD活性最高可达对照组的30倍,蛹体内的T-SOD活性最高可达对照组的40倍;喂食0.5%盐酸环丙沙星后,家蝇幼虫体内CAT活性最高可达对照组的3倍,蛹体内的活性最高可达对照组的6倍;喂食盐酸环丙沙星后,家蝇幼虫体内POD活性最高可达对照组的2倍,而蛹体内的POD活性最高可达对照组的7倍。 结论 低浓度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幼虫和蛹体内的抗氧化酶活力影响较小,而高浓度盐酸环丙沙星则可导致抗氧化酶活力显著升高。
2018, 29 (5): 448-45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07
丽蝇蛹集金小蜂和球孢白僵菌对家蝇的协同控制作用
黄振东, 万晴, 庄桂芬, 薛志静, 张瑞玲, 张忠
摘要316)      PDF (716KB)(894)   
目的 探讨丽蝇蛹集金小蜂和球孢白僵菌对家蝇的协同控制作用,为家蝇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Y"形管气味选择和寄生选择实验,研究表面黏附球孢白僵菌孢子对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寄主选择性和寄生的影响;利用生态模拟实验研究蝇蛹表面喷洒孢子对羽化家蝇生殖能力和寿命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对表面喷洒球孢白僵菌孢子后0、1、3、5、7 d蝇蛹的选择性与对照蝇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表面喷洒球孢白僵菌孢子蝇蛹中羽化出的家蝇雌虫平均产卵前期为(6.00±0.94) d,对照组为(6.07±0.7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0);表面喷洒球孢白僵菌孢子蝇蛹中羽化出的家蝇和对照组家蝇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52.20±14.37)和(633.17±17.08)枚,卵孵化率分别为(20.64±1.74)%和(88.63±2.05)%,雌蝇寿命分别为(4.93±1.74)和(28.93±2.70) d。家蝇蛹表面喷洒球孢白僵菌孢子可使其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下降为对照组的1/4,雌蝇寿命下降为对照组的1/6,生殖潜力下降为对照组的1%。 结论 在蝇蛹孳生地周围释放丽蝇蛹集金小蜂可控制80%以上的蝇蛹,同时在孳生地表面喷洒球孢白僵菌孢子,可使未被寄生蝇蛹中羽化出家蝇的生殖潜力下降近99%,从而达到双重控制家蝇的目的。
2018, 29 (4): 336-33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03
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安全性评价
黄振东, 万晴, 庄桂芬, 薛志静, 张瑞玲, 张忠
摘要269)      PDF (504KB)(775)   
目的 研究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浸虫法和饲喂法研究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成虫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研究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幼期的安全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法。 结果 浸虫法和饲喂法处理后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寿命分别为(11.09±0.15)和(10.92±0.15) d,对照组雌蜂寿命为(10.99±0.19) d,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93, P=0.446);浸虫法和饲喂法雄蜂寿命分别为(5.83±0.09)和(5.88±0.03) d,对照组雄蜂寿命为(5.75±0.09) d,三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F=2.614, P=0.152)。被寄生不同时间的棕尾别麻蝇蛹浸渍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后,蝇蛹中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出蜂率 > 80%,平均出蜂数为43只/蛹,雌蜂比 > 90%,羽化出的丽蝇蛹集金小蜂雌雄蜂体长平均为2.0和1.4 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羽化出的雌蜂对棕尾别麻蝇蛹的寄生率均 > 90%,出蜂率 > 80%,平均出蜂数约为43只/蛹,后代的雌蜂比 > 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幼期暴露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后代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两者可联合应用于蝇类的生物防治。
2018, 29 (3): 250-25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08
家蝇携带真菌的研究进展
薛志静, 张瑞玲, 庄桂芬, 黄振东, 张忠
摘要294)      PDF (393KB)(685)   
家蝇是重要的媒介生物,主要孳生于人类聚居区的周围,不仅干扰人的生活,还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家蝇体表携带的真菌既有直接致病菌也有机会致病菌,有些真菌还通过污染食物使食品发霉变质或产生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毒素,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国内外对于家蝇携带真菌的研究较少,该文就家蝇体表携带的真菌进行了综述。
2017, 28 (4): 396-39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25
泰山照山白枝叶对家蝇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亮亮, 周俊凝, 张忠, 李福荣
摘要319)      PDF (337KB)(746)   

目的 了解泰山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产卵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使用经照山白枝叶粉末处理的饲料喂养家蝇,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成虫有产卵忌避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为4%,忌避作用有效期为60 h。质量分数为5%的照山白枝叶粉末能抑制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其发育迟缓,发育历期延长0.8 d左右。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蛹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生长发育有抑制和产卵忌避作用,可降低其种群增长率。

2017, 28 (2): 135-13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9
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家蝇成虫间的水平传播实验
庄桂芬, 黄振东, 薛志静, 李妍, 张瑞玲, 张忠
摘要312)      PDF (1062KB)(774)   

目的 研究实验室条件下和野外环境中,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家蝇成虫种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直接喷洒白僵菌孢子及接入感染后的家蝇对正常家蝇的感染情况。结果 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雌雄家蝇成虫的致病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0,P=0.240);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球孢白僵菌CF08株感染家蝇接入比例的增加,正常家蝇的死亡率显著提高,最高达近80%;在野外环境中,喷洒球孢白僵菌CF08株孢子或释放感染家蝇,对自然孳生家蝇的感染率均较低,最高为12%。结论 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实验室家蝇种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较强,野外环境下可能不适于蝇类的生物防治。

2017, 28 (2): 131-13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8
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 Wolbachia的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张瑞玲, 姚广琴, 潘晓倩, 赵爱华, 马德珍, 张忠
摘要318)      PDF (453KB)(953)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情况和多样性,为蚊媒病的生物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用Wolbachia的表面蛋白基因(wsp),经PCR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白纹伊蚊感染Wolbachia的情况和类型。结果 13个地理种群中有11个种群的样品均检测到Wolbachia感染,通过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分析证实我国白纹伊蚊感染的类型包括A群的wAlbA亚群,B群的wPip和wAlbB两个亚群,其中山东泰安和广西玉林种群的白纹伊蚊为A、B群共感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wsp基因序列聚成两大支,即A群和B群;B群又分为wPip和wAlbB两支。结论 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体内普遍感染Wolbachia,其基因型主要为wAlbA和wAlbB型。

2017, 28 (1): 9-1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3
“推-拉策略”在医学昆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张瑞玲, 陈丹, 刘婧, 庄桂芬, 张忠
摘要414)      PDF (895KB)(981)   

害虫防治的“推-拉策略”是一种新兴的无害化害虫综合治理方法,主要采用天敌或其他手段驱避害虫与诱杀害虫相结合的方法,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同时该方法还可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虽然该策略在农业昆虫防治中已多有应用,但在医学昆虫防治中应用相对较少。有鉴于此,该文对“推-拉策略”在医学昆虫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医学昆虫治理方法的理念更新。

2016, 27 (6): 624-62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27
内蒙古地区2010-2014年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分析
韩冰, 冯一兰, 赵钢, 张大禹, 范明慧, 张亚楠, 李建云, 张忠兵
摘要276)      PDF (269KB)(891)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内蒙古地区各鼠疫疫源地鼠疫流行特点,为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2014年内蒙古地区鼠疫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地区2010-2014年均有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从3种宿主动物、4种媒介昆虫中共检出鼠疫菌166株;从4种宿主动物中检出阳性血清72份。结论 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动物鼠疫疫情虽有所减缓,但局部地区仍十分活跃,仍需做好常规监测,防止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2016, 27 (4): 383-38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18
植物源蜱类驱避剂的应用进展
张瑞玲, 张远丽, 张辉, 孙娜, 张忠
摘要296)      PDF (934KB)(983)   

蜱是重要的媒介节肢动物,可传播多种病原体。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蜱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新发和再发蜱媒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化学杀虫剂见效快,但长期大量使用产生抗药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植物源驱避剂具有低毒或无毒、易降解、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对蜱和蜱媒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植物源驱避剂在蜱类防制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2016, 27 (3): 308-31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25
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
韩冰, 赵钢, 张忠兵, 李建云, 张大禹
摘要326)      PDF (315KB)(744)   

目的 分析2001-2013年内蒙古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3年内蒙古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年度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达乌尔黄鼠18937只,鼠密度为0.88只/hm2;共梳检达乌尔黄鼠38203只,染蚤率为48.60%,获蚤76452匹,蚤指数为2.00;从察哈尔丘陵地区的长爪沙鼠中分离到鼠疫菌1株,间接血凝试验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F1阳性血清93份。结论 2001-2013年该疫源地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除2011、2013年外其他年份均有动物间鼠疫疫情,疫源地动物间鼠疫仍活跃。

2016, 27 (2): 190-19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26
蝇类防制工作进展与发展展望
冷培恩, 王明福, 莫建初, 张忠, 邱星辉, 辛正, 刘洪霞, 徐劲秋, 孙晨熹
摘要1003)      PDF (526KB)(1072)   
2015, 26 (3): 217-222.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01
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蚤类的某些特点
尉瑞平, 范蒙光, 李建云, 赵刚, 米景川, 张忠兵
摘要314)      PDF (377KB)(863)   
目的 总结分析2003-201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蚤类的监测结果, 为分析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及有效地开展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方法 在内蒙古24个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 按不同生境分层进行抽样, 将捕获的各种鼠类体外寄生蚤全部在低倍镜下进行不透明标本分类鉴定, 用探蚤棒对长爪沙鼠洞干进行蚤类采集和鉴定, 挖掘代表性的鼠巢收集蚤类;对获取的蚤类, 按照《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和GB 16883-1997附录B), 采用鼠疫细菌学培养方法进行检验。应用Excel 2003软件分别对蚤种类、数量及其感染鼠疫情况按不同年代进行统计,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3-2012年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共获蚤类3总科5科14属37种(亚种)82 410匹, 各年度获蚤种类波动在26~32种之间, 各年度蚤数量波动在6375~9891匹之间, 平均每年捕获8241匹。共从14种(亚种)930匹蚤类中检出鼠疫菌;各年度从蚤类中检出鼠疫菌的种类波动在0~9种之间;各年度检出鼠疫菌的蚤数量波动在0~278匹之间, 平均每年为93匹。在该疫源地首次发现短距狭蚤。 结论 由于近年来该疫源地区生态环境受到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该地区寄生蚤种类、数量及染疫情况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作为传播鼠疫的媒介蚤类, 今后应进一步对其加强监测和开展防控工作。
2014, 25 (2): 170-17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2.023
成虫期冷藏对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任倩, 王瑞松, 沈忱, 于爱莲, 史卫峰, 万文菊, 李晓霞, 张忠
摘要1076)      PDF (969KB)(1058)   

目的 观察成虫期冷藏对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寿命和繁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考察羽化后不同时间的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在15 ℃冷藏不同时间后的寿命、寄生和繁殖能力。结果 成虫期冷藏可延长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的成虫寿命,但随冷藏时间的延长,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的寄生能力和产卵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当冷藏时间不超过12 d时,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的寄生和产卵能力均不受显著影响,而超过12 d后,其产卵和寄生能力均呈线性下降趋势;冷藏前至冷藏后24 d,雌蜂对棕尾别麻蝇蛹的寄生率由85%下降至35%,蝇蛹的平均出蜂数由33头/蛹下降至6头/蛹,而后代的雌蜂比和体长均不受影响。结论 成虫期冷藏可延长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的寿命,但影响其繁殖能力。

2011, 22 (1): 16-18.
冷冻丝光绿蝇蛹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张忠,宋光乐,于广福,庄东明,万文菊,赵英会,陈秀春,王玉,史卫峰,于爱莲
摘要1171)      PDF (369KB)(948)   

目的 探讨冷冻丝光绿蝇蛹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繁殖的影响。方法 考查丽蝇蛹集金小蜂在冷冻丝光绿蝇蛹内的发育历期、后代大小和雌蜂寿命、后代的寄生和繁殖能力。结果 丽蝇蛹集金小蜂在-20 ℃和 -70 ℃冷冻后不同时间丝光绿蝇蛹内的发育历期约为13 d,后代雌蜂体长约为1.8 mm,雄蜂体长约为1.2 mm,后代雌蜂寿命约为11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丝光绿蝇蛹中羽化出的丽蝇蛹集金小蜂对正常丝光绿蝇蛹的寄生率为83%~90%,寄生后蝇蛹的出蜂率为73%~80%,每蛹出蜂数约为37只,雌蜂比90%左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冻丝光绿蝇蛹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的发育和繁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

2010, 21 (1): 30-32.
冷冻蝇蛹用于丽蝇蛹集金小蜂繁育的探讨Ⅱ.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后代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张忠1,2, 史卫峰1, 叶恭银2, 胡萃2, 于爱莲1
摘要884)      PDF (364KB)(923)   

【摘要】 目的 探讨冷冻蝇蛹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繁殖的影响。 方法 考查丽蝇蛹集金小蜂在-20 ℃和-70 ℃条件下,冷冻不同时间的棕尾别麻蝇蛹内的发育历期、后代大小和雌蜂寿命、后代的寄生和繁殖能力。结果 丽蝇蛹集金小蜂在-20 ℃和 -70 ℃冷冻后不同时间棕尾别麻蝇蛹内的发育历期均为12~13 d,后代雌蜂体长约为2 mm, 雄蜂体长约为1.4 mm,后代雌蜂寿命约为11 d,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冻棕尾别麻蝇蛹中羽化出的丽蝇蛹集金小蜂对正常棕尾别麻蝇蛹的寄生率为90%~97%,寄生后蝇蛹的出蜂率为80%~87%,每蛹出蜂数为40只左右,雌蜂比90%左右,与对照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冷冻蝇蛹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后代发育和品质均无显著影响。

2009, 20 (2): 116-118.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习性研究
张忠1,2;史卫峰1;叶恭银2; 胡萃2; 于爱莲1
摘要1379)      PDF (148KB)(901)   
目的 研究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习性。方法 解剖计数丽蝇蛹集金小蜂在蝇蛹内的产卵部位及不同产卵次数对其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 取食蜂蜜水可显著延长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的寿命,丽蝇蛹集金小蜂主要产卵于蝇蛹的腹部,且以腹面为主,交配与否对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的寄生能力无明显影响,但该蜂的寄生能力随产卵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寄生能力与寄生次数相关。